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累及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以及大气污染、吸烟等因素的影响,COPD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 临床 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仍以支气管扩张、氧疗等常规治疗为主,但治疗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需求。故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对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C0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65.41±2.17)岁;体质量44~77Kg,平均体质量(57.24+1.71)kg;病程1—19年,平均病程 (8.11±2.21)年;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17例,高中10例 ,大专及以上8例;基础疾病: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8例,其他疾病5例。对照组男28例,女l7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 (65.47±2.11)岁;体质量44~78Kg,平均体质量(57.28±1.76)kg;病程1—19年,平均病程(8.14±2.26)年;文化程度:小学lO例,初中 l6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9例;基础疾病:高血压病l4例,糖尿病 11例,冠心病8例,其他疾病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止咳化痰、氧疗及按需吸入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批准文号H20140933)等常规治疗,嘱患者戒烟、避免受凉,指导其进行适当锻炼、正确使用气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肺康复运动训练治疗,(1)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掌握缩唇呼吸、膈肌呼吸及腹式呼吸,每天训练2~3次,每次重复5~8次;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性呼吸体操,根据平静呼吸、立位吸气与前倾呼气、上肢平举吸气与单举上臂呼气、腹式缩唇呼吸、平静呼吸的步骤进行,2次/d。(2)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太极拳、步行等有氧运动,l0~30min/d,每次运动前嘱患者进行弯腰及伸展等舒展性运动,充分热身。(3)注意事项。若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刻结束运动训练:明显心前区疼痛、心慌和胸闷;面色苍白、紫绀或头晕;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血压超过180/120mm Hg或低于90/50mm Hg。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后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2)记录两组住院时间及半年后再入院情况。
(3)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一36)评价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每项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
(4)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的肺功能指标变化,包括FEV%、LVEF。(5)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6min步行距离 。
1.4 疗效评价标准【2】
显效:FEV%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日常生活基本不受疾病影响 ;
有效:FEV1%升高>5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日常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O.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总住院时间及半年后再入院率比较观察组总住院时间及半年后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3。
2.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 6min步行距离比较治疗前,两组肺功能及6min步行距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后,观察组 FEV1%、LVEF及 6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4。
3 讨 论
COPD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人,是一种可引发患者不可逆、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和运动耐力减低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5】。目前尚无药物显示终止或减慢COPD患者肺功能的恶化【6-7】。研究显示【8-10】,对C0PD稳定期患者实施心肺康复运动训练治疗,能够提高其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加呼吸肌的耐力,降低呼吸肌疲劳或麻痹,增加患者肺泡通气量,使气体得到有效交换,加速残气量排出,改善低氧血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机体免疫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及半年后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O.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 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 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LVEF及6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干预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王恒 庄卫生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3)
参考文献
【1】吴小红,陶金兰,李海燕.呼吸功能锻炼及饮食干预模式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86—89
【2】吴丹,吕志,黄勇.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与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比较[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3):534-537
【3】丽娜,宋爱玲,贾卫红,等.肺康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的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5):799-801
【4】施惠,李侠.协同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J].医药前沿,2016,6(3I):303—304
【5】杨多华,陈亮,奚晴超,等.全科团队管理模式对郊区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干预效果评价[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10):1811-1814
【6】陈亚红 .2017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全球策略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1):37—47
【7】焦桂萍,蔡晓菲.健康管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7):l1267-11268
【8】许丹.慢阻肺稳定期的呼吸功能训练的方法[J].饮食保健,2017,4(8):234—235
【9】卓致远,武焱曼,张琦,等.噻托溴胺联合呼吸操训练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研究m.临床肺科杂志,2Ol6,21(12):2287-2290
【10】杨志芸.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6):96-98
注:部分资料和文章来源于网络,并不完全代表本公司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后台删除。(收稿日期 :2O18-02-03)